11月27日,“智匯武漢 鏈贏未來”2024智能汽車鏈暨數字科技鏈企業合作洽談會在北京舉行。洽談會由武漢市人民政府主辦,武漢市投資促進局、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武漢市分會、武漢市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承辦。會議為智能汽車、數字科技等相關領域企業搭建起高效的溝通交流平臺,加速技術、人才、資金等要素的流動與融合,推動數字經濟與其他產業的協同創新與融合發展。

“大江大河大武漢”。武漢汽車產業歷史悠久,作為全國六大汽車產業集群發展城市之一,汽車產業已連續14年成為武漢市第一大支柱產業,汽車制造業總產值更是占到全市工業總產值的20%以上。2024年,武漢入選“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車城魅力日益凸顯,成為武漢大力發展數字科技、在數字經濟賽道謀劃新一輪產業升級的生動注腳。
漢產汽車“繁花似錦”,數字科技“一馬當先”
武漢市政協主席楊智在致辭中表示,今年以來,武漢工業、消費、外貿等主要指標增速保持全國同類城市前列,武漢經濟在全國全省大局中的地位不斷提升,特別是數字經濟規模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8%,數字科技發展水平逐年攀升。
“在智能汽車領域,實現3款國內空白的車規級芯片首次流片,國內首款7納米車規級芯片‘龍鷹一號’實現量產交付,固態鋰/鈉離子電池產品成功獲得3C認證,武漢的創新策源功能和成果轉化水平不斷提升。”楊智說。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張少剛認為,本次洽談會系統推介武漢智能汽車與數字科技產業布局、投資環境和政策優勢,全面展示了武漢的創新活力、投資潛力和一流營商環境,傳遞武漢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和舉措。
近年來,武漢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形成了“中國車谷”“中國光谷”等高端高新產業集群,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匯聚起澎湃動能。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王俠認為:“武漢在智能汽車鏈和數字科技鏈的發展上,展現出了明顯的區域優勢和產業特色。”
武漢市經信局副局長李林清介紹,目前,武漢擁有8家乘用車企業、3家客車企業、10余家專用車企業,整車產能突破300萬輛,是國內品牌車系最多的城市,擁有日、美、法、英、自主品牌等五大系列。
“比如,打造了東風本田CRV、東風雪鐵龍愛麗舍、別克英朗等經典車型,新推出了嵐圖、奕派、猛士、吉利路特斯、繁花等新能源汽車品牌,覆蓋了高、中、低端層次,呈百花齊放之勢。”李林清在會上如數家珍。
嵐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采購中心總經理羅志浩表示,今年嵐圖位于武漢軍山的第二工廠正式啟動,標志著嵐圖在武漢的工廠總產能將達到30萬輛。
武漢市自2016年就開始布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截至目前,全市累計開放測試道路里程已突破3379公里,覆蓋12個行政區,開放里程和開放區域數量位列全國第一。武漢是國內第一個發放無人駕駛商業化試點牌照、第一個發布智能網聯道路建設規范、第一個將公開測試道路開放到中心城區、第一個開通機場自動駕駛接駁服務的城市。
“和武漢一起謀劃一個更好的未來”
英中商業發展中心主席約翰·麥克萊恩,一直致力于中英之間的合作,他對武漢有很深的感情。“今年9月,我帶領著一個英國金融科技代表團來到武漢,我的英國同事對武漢的先進技術、開放程度,以及合作醫院都印象深刻。”他說,“只有當人們面對面的時候,才能夠一起探討更多合作機會,我希望能夠繼續推進中英之間的合作。”
無獨有偶。亞太世界貿易商務聯盟會長李明星表示:“武漢在汽車產業鏈方面非常領先,我們的會員企業對武漢的汽車產業非常關注,很愿意和武漢探討合作。我們愿意把世界知名品牌匯集到武漢,和武漢一起謀劃一個更好的未來。”李明星說。
這個美好未來的實現,離不開產業政策的扶持和規范。2023年9月,《武漢經開區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戰略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發布,提出“到2025年,全區汽車整車產量突破15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超過60萬輛”的發展目標。
武漢經開區工委副書記趙永強認為,這不僅是對產業轉型升級的深度布局,更是對未來汽車行業發展趨勢的前瞻性把握。“目前,我們已經形成央企、知名民企與新勢力、合資企業‘三足鼎立’競相發展的格局”。
《武漢經開區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以“鏈主帶動、平臺牽引、創新孵化、場景賦能”為抓手,聚焦三電系統、車規級芯片、智能座艙、自動駕駛、車聯網和傳統零部件六大重點領域,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和全球競爭力的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集群。
武漢共有近千家汽車零部件企業,涵蓋車身、發動機、電氣設備、底盤等多個領域。完整的產業鏈條不僅為本地整車企業配套,還與國內其他整車企業如寶馬、奔馳、廣汽等合作,部分零部件企業的產品遠銷北美、歐洲、日本等地。
寧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元材料市場占有率連續多年全球第一,主要客戶涵蓋寧德時代、松下、LG、三星等各大電池廠商,以及寶馬、奔馳、特斯拉等眾多車企。公司副總裁周佳祥表示,目前,容百科技在湖北已經形成綜合性布局,在鄂州、仙桃以及武漢漢陽多地投資投產,都在穩步推進。
多鏈協同,讓“金點子”結出“金果子”
智能汽車鏈和數字科技鏈的協同發展,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過程,只有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共贏,才能有效推動整個產業鏈的蓬勃發展。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后,是武漢積極布局數字經濟、集聚創新要素、戮力打造“全國數字經濟一線城市”的生動實踐。
正如王俠所言,數字科技在整個智能汽車產業生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技術創新的推動力和抓手,也是實現產業鏈各環節協同發展的重要紐帶”。
武漢市武昌區政府副區長陳露露介紹,武昌區堅持把最好的空間、最好的地段留給數字經濟。2023年,武昌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收超400億元,數字經濟核心企業達9500余家,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打造鏈式集群,結合中心城區的產業特點,重點發展以軟件服務、空天信息、雙碳科技等細分領域為主的數創產業。
“我們發布實施了‘黃鶴樓星空’計劃,打造‘一谷一廊多帶’數創空間,建設運營了武漢數創大廈、小洪山科學城、碳匯大廈等數字經濟特色樓宇。”陳露露說,“吸引了阿里巴巴華中總部、抖音支付全國總部、全球速賣通等大批領軍企業聚集,培育開拓電子華氏集團等多家本土上市企業。”
武漢市致力于向“實”而行,筑牢數字產業發展底座。武漢市青山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楊海牛表示,青山區坐擁1家國家級實驗室、6家國家級研發中心、61家省級研發中心、5家院士工作站、6家高校及科研院所,以及亞洲首個光化學技術研究院。“這些平臺均致力于讓‘金點子’結出‘金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