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華
想要整形手里又拿不出那么多錢,這是很多求美者會遇到的難題。為此,部分金融機構和第三方醫美機構合作推出“醫美分期”“醫美貸”等產品。記者近日采訪發現,一些類似貸款產品,存在誘導消費者過度借貸、相關金融產品和服務息費不透明且定價過高等問題。(6月14日工人日報)
當前,一些消費者帶著美好心愿走進醫美機構,卻不小心中了洗腦式、欺騙式誘導貸款的套路,從此惡夢纏身、不能自拔,輕則背上債務,重則毀掉一生。有的人受要挾而變成騙子的同行;有的人遭遇暴力追債者,個人敏感信息被無情地公開,因不堪其擾而選擇自殺者亦有耳聞。有“黑醫美”和“黑借貸”存在,消費者若不具備一雙慧眼,在尋求醫美服務時,就充滿風險。
學生或剛參加工作者,是醫美消費的重要群體,他們沒什么積蓄,又十分渴望接受醫美服務。當下,超前消費是一種趨勢,在年輕人當中比較流行。消費貸進入醫美領域無可厚非,假如醫美機構和借貸公司展開良性合作,不僅可讓部分一時手頭較緊的消費者提前實現變美的夢想,而且醫美機構也可擴大業務,借貸公司也能獲取正當收益,三方可以實現共贏。
問題在于,少數醫美機構和借貸公司放著正道不走,偏要走邪路。借貸公司通過簽陰陽合同、扣取高額手續費、暗含隱形收費或高利息等,可在短時間內非法獲取暴利。醫美機構與借貸公司“唱雙簧”,不僅可從醫美項目獲利,而且還能得到借貸公司的返利。“黑借貸”插足,讓消費者面臨雙重的風險。
將醫美和消費貸都關進“規則的籠子”,才能避免兩者恣意傷人。加大打擊力度、大幅提升違法成本,讓每起借貸欺詐都無法僥幸逃脫打擊,騙子才會因得不償失而收斂自己的行為。此外,通過正規渠道無法滿足需求,非法行為就有了可乘之機。培養更多醫美人才、推出更多正規的消費貸產品,方能將非法行為與欺詐產品擠出市場。
切斷“黑借貸”與“黑醫美”的聯系紐帶,兩者就難以狼狽為奸。近期,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關于規范醫療美容相關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倡議。倡議內容包括:金融機構不與任何不法醫療美容機構開展合作,不向任何不法醫療美容機構客戶提供相關金融產品和服務,正是避免兩者相互利用來坑害消費者的有力舉措。
醫美機構、消費者、借貸公司,三者本可以形成良性互動,使服務產品更多元、服務內容更豐富。醫美市場本就存在一些亂象,當借貸只起反作用時,就更應該阻止兩者形成結合,避免兩者相互利用并共設陷阱,導致醫美亂象與借貸亂象對消費者形成疊加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