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稅務總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民營經濟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6%,比全國企業高0.9個百分點,占全國企業銷售收入比重的71.3%。這些數據從一個側面表明,我國在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強化法治保障等方面取得一定進展,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得到更好保障。
近年來,國家持續強化制度保障、優化市場環境、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實現民營經濟規模實力大幅躍升。具體來看,制度保障顯著增強。2020年以來,《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等一系列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制度文件出臺,明確平等對待、公平競爭、同等保護、共同發展原則;我國第一部專門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也正式出臺。
市場環境持續優化。市場壁壘進一步破除,全國統一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數縮減至2025年版的106項。民營企業投資信心進一步增強,2024年,民間項目投資(扣除房地產)同比增長6.0%,其中制造業民間投資增長10.8%。融資支持力度不斷增強,截至2025年2月末,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2.6%,較各項貸款增速高5.7個百分點。
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持續加大。2024年,全國知識產權系統辦理的專利侵權糾紛案件中,民營企業占比51.4%。建設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地方分中心,為企業出海保駕護航。從地方層面看,深圳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立海外知識產權糾紛等常態化監測機制,上海市在7個重點貿易投資國家設立上海企業海外知識產權服務站,幫助企業防范化解出海風險、積極應對海外糾紛。
盡管民營企業權益保護的政策體系不斷完善,但依舊面臨一些問題挑戰。例如,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仍有“重制定、輕執行”的情況;資金、人才、技術、數據等關鍵要素的獲取渠道仍然存在一些隱性壁壘;利用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違規異地執法、趨利性執法司法等現象仍有發生;社會層面的容錯機制和民營企業家的創新需求還有落差;等等。未來,應從政府、企業、社會三方面加強發力,更加有力有效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
政府層面,完善制度保障和服務體系。強化頂層設計,深入貫徹落實民營經濟促進法,保障民營企業平等法律地位。規范涉企行政檢查和執法行為,推進包容審慎監管和柔性執法。強化司法保護,依法嚴懲侵犯民營企業權益的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激發創新活力,破除準入壁壘,在新型基礎設施等細分領域明確民營企業參與細則。加大對民營企業原始創新和創新成果的保護力度,提升民營經濟海外知識產權保護的效能。推動政策落地,建立涉企政策合規性審查機制,健全民營企業參與惠企政策制定的機制。
企業層面,提升合規能力和抗風險水平。強化合規管理與風險防控,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加強合規建設,提高企業的法律意識和風險防范能力。提升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加大研發投入,參與產學研合作,培養和吸引創新人才,走穩走好出海之路,在更大范圍內配置資源和拓展市場,塑造、延伸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與企業家精神,遵守市場規則、加強誠信經營,推動政策優化與行業自律。
社會層面,營造協同共治的發展環境。強化社會面對民營經濟、民營企業貢獻的正向輿論引導。強化社會協同,加強專業服務業機構培育,提供法律、稅務、融資等“一站式”服務。
(作者吳亞菲 系上海市經濟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