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REITs市場從傳統基建向新基建的躍遷,為算力基建引入市場化“活水”,有助于夯實數字經濟底座,加速新質生產力培育,體現出決策層對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長遠考量。未來我國REITs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有望實現更多更大突破。
近日,潤澤科技數據中心項目、萬國數據中心項目2個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以下簡稱“基礎設施REITs”)獲得中國證監會注冊批復。作為基礎設施REITs市場里的新面孔,首批數據中心REITs的到來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提起基礎設施REITs,很多人可能并不陌生。REITs雖是舶來品,但我國自2020年4月份引入REITs試點后,在充分借鑒國外市場經驗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進行了本土化創新,特別是將REITs發行范圍從最初的房地產市場拓展到基礎設施領域。次年5月份,我國首批9只基礎設施公募REITs正式獲批發行,由此拉開基礎設施REITs試點發展大幕。
去年8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全面推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項目常態化發行的通知》。REITs進入常態化發行階段,標志著長達4年多的基礎設施REITs試點正式結束,具有中國特色的基礎設施REITs市場邁入新征程。
當前,我國基礎設施REITs發展呈現規模與數量雙擴容態勢。不過,出于審慎發展考慮,我國基礎設施REITs大多面向傳統的、成熟的基礎設施項目。此次發行的數據中心資產類型項目,是首次將數字基礎設施納入REITs底層資產范圍,打破了以往基礎設施REITs僅限于傳統基礎設施資產類型的局限,為科技創新領域存量資產證券化提供了可復制樣本。
受益于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產業發展,數據中心的市場需求近年來快速上升。事實上,推動REITs市場從傳統基建向新基建的躍遷,為算力基建引入市場化“活水”,有助于夯實數字經濟底座,加速新質生產力培育,體現出決策層對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長遠考量。特別是數字基礎設施REITs所形成的“投資—運營—盤活—再投資”良性循環,未來可復制至5G、智慧城市等更多領域,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進一步融合發展,為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產業發展提供基礎性支撐。
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上述兩大數據中心項目的建設運營均來自民間投資。它們的成功上市,意味著民企參與大型基建的融資壁壘已被破除,民企重資產項目的退出路徑已經打通,通過對存量資產的盤活直接回收了資金,開支壓力得到有效緩解。從長遠看,此舉將有助于深化新型基礎設施領域投融資機制創新,更好推動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有利于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進一步提振民間投資信心。
從產業園區、倉儲物流到交通設施、數據中心,隨著底層資產的持續擴容,我國REITs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截至目前,全國已有70個基礎設施REITs項目發行上市,發售基金總額達1794億元,預計可帶動新項目投資超1萬億元。
從REITs產品數量來看,我國REITs市場已成長為亞洲第一大、全球第二大REITs市場,但這并不意味著市場空間會變小。恰恰相反,未來我國REITs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特別是在科技企業利用知識產權、數據資產等新型資產開展資產證券化、REITs等融資,盤活創新領域存量資產等方面有望實現更多更大突破。這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加多元的資產配置選擇,也將為實體經濟尤其是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構建起更為堅實的支撐體系,助力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作者:顧陽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