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直的柏油路一覽無余,兩側綠化苗木蔥蘢翠綠,墻壁上一幅幅墻畫栩栩如生……仲夏時節,走進山東臨沂市沂河新區白沙埠鎮玉平村,一幅山清水秀、整潔有序的和美鄉村畫卷映入眼簾。
玉平村北倚銅壁山,東鄰云泊河,有山有水,風景秀麗。然而,這樣一處“世外桃源”,卻曾因貧窮落后而默默無聞。直到2004年7月,在鎮辦企業工作的王世學成為了村黨支部書記,玉平村的發展之路才逐漸鋪開。20多年來,玉平村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把一個貧窮落后的小山村變成遠近聞名的全國文明村。
提起玉平村的變化,連續擔任16年黨支部書記的王世學說:“俺們這個村原先叫‘山南頭’,藏在深山人不識,交通不便,環境也差,人都爭著往外走。現如今,生態人居環境改善了,外邊的人爭著回來住,村民都不愿意搬出去。”
為了改變村子面貌,王世學帶領鄉親們多管齊下,真干實干。率先在全鎮實現了硬化街巷“戶戶通”,并先后對村內所有街巷進行美化、綠化、亮化,綠化了銅壁山和云泊河,打造了山清水秀的生態大環境。通過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先后統一規劃建設50個蔬菜、花卉大棚,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有錢賺。年產玫瑰花20余萬枝,銷往周邊10多個地市,每個大棚年凈收入4萬余元。2005年,村里建起了文化大院;2006年,建設了玉屏盛世廣場,配備了文化、娛樂、健身設施,成立了廣場舞蹈隊。2019年,建起紅色村史館和沂蒙精神文化長廊,用鄉村記憶、鄉賢文化、紅色文化和美麗鄉愁滋養人心、立德樹人。自2005年起,開展“最美家庭”“星級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等道德模范評選活動,形成了見賢思齊、崇德向善、鄰里和睦、守望相助的良好家風村風。
2021年4月,王世學光榮退休,新一任村班子繼承老班子光榮傳統,從強基固本、鄉村治理、服務群眾、經濟發展等方面持續發力,注重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通過整修排水渠、對農田水利設施進行改造升級、規劃實施燃氣進村入戶等一系列民生工程,打造了生態富美、幸福宜居的“玉平山居圖”。
“針對村集體收入薄弱問題,黨支部積極探索產業發展之路,開展共富工坊黨建聯建,建成500平方米的工坊場地,引進光伏板邊框生產線。由企業出技術、村集體出場地、村民出勞動力,帶動村民家門口就業,每年為村集體增收6萬余元。同時,邀請專家對村里的資源進行評估,建設了一處寵物狗養殖基地,拓寬村民增收渠道。”玉平村現任黨支部書記王增春對鄉村產業振興充滿信心。(經濟日報記者 王金虎)